400-061-0808

瀛和下午茶15期预告 | 资深出版人赵宏:律师日常写作与出版

发布时间:2022-10-19 11:10:25 1041 次

你知道法律写作至少有13种思维模型吗?


比如,社交型写作。这种写作的思维模型阐述的是从交流的目的出发,梳理思路,组织语言。因为:写作是一种表达,当技术发展之后,原始的书信越来越稀有,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即时通信软件——微信、微博、QQ、电子信箱等。而这些即时通信软件兴起的同时,也将写作扩展到了更多的领域,如朋友圈、微博、公众号等。这种写作除了传统的表达功能之外,更兼具了社交功能。


再比如,格式化型写作。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沿着前人趟出来的路走是一条捷径,但更重要的是,要清晰地明确自己的目的地。否则,囿于格式和模板,反而束缚了思考。路毕竟是途径,不是目的地。


格式化型写作思维模型的实质是,处理具体的问题。思维模型是事实—证据—依据—处理。这种思维模型在执法、司法中应用非常广泛。


依格式化程度可以分为填空型和撰写型。不管格式化程度如何,写作者需要在应用格式的同时,对于处理具体问题有着思维自觉。


同时,相对于学术研究型写作,格式化型写作面向具体现实问题的处理,思维模型上最大的差异是,解决问题有时间限制,不探讨应然,而必须立足于有效力的法律规范,回应“怎么办”“怎么解决”的问题。


资深出版人赵宏将法律写作总结归纳了13种思维模型,并将其写入《法律人思维与写作》一书中。


640.png

上海高院法宣处处长李则立在评价本书时表示,这部书很有意义,法律思维与法律写作,道出了法律人写作的本质与路径,而之前,很少有人对于方法论做过这样体系完整的研究。


作为以媒体、传播为本职的法律人,法院新媒体的主编和运营人,写稿审稿校稿乃是日常,眼见很多作者因写作而成长成才,声名大噪,也见一些文章文理不通,佶屈聱牙,作者欲说其事而不得法。


我们喜欢把写作当作天赋和灵感的产物,“文章千古事,佳句偶得之”。其实不然,文章中确有天才的神来之笔,但更多的可以通过练习来“打怪升级”。譬如,作家会刻意练习关于人物的素描,用寥寥数笔,将一个人的形象描写得活灵活现。


技能本身有其规律,也是一门学问,现在赵宏已经用一己之力,帮大家系统地整理出来了,比如通过“提问”来找到好的选题,通过心理建设、Deadline(最后期限)的设定提高生产力等,都有方法可循。还有,譬如像如何给文章取一个好标题,如果你正在为你刚写就的新媒体推文如何获得更多关注抓耳挠腮,这是你马上就能够用得上的方法。这些你正在碰到,或将会碰到的问题,书中都提供了参考答案。


赵宏的书并没有仅仅就写作而谈写作,而是将写作与法律人的职业成长、个人品牌塑造、影响力建设都联系起来,这是一个很具有时代感,具有行业使命感的视角,既有“术”的普及,也有“道”的探讨。


本期瀛和下午茶,我们有幸邀请到资深出版人,《法律人思维与写作》、《一本书的诞生》作者赵宏女士,与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董冬冬,瀛和高级合伙人、公司治理业务中心律师蔡璇聊聊律师日常写作与出版。


64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