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些社交平台上涌现大量宣称“花几十万元甚至只需几万元即可实现国外永居躺平”的短视频和帖子。视频中,移民后的人早上晨跑、中午和朋友共进午餐、傍晚在海边看日落,生活悠闲自在。这些“移民捷径”究竟是政策红利,还是精心编织的谎言?《法治日报》记者对此展开调查,并就移民行业常见的风险、如何维权、治理措施等问题采访了瀛和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海外投资与身份规划团队负责人季运达律师,并对采访内容做了题为《移民无捷径,警惕“躺平”圈套》的专门报道。
关于移民行业中经常出现的虚假宣传问题,季律师列举了曾经办理过的一起德国“购房移民”诉讼的案例。实际上,德国并没有真正的“买房移民”政策,当时只有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塞浦路斯等少数几个国家是可以通过购房的方式直接获得移民身份的。
而德国主要的移民方式是德国蓝卡项目或法人签证项目等,移民机构实际为客户办理移民的方式是后者——法人签证项目,这种方式实际上有很多风险点,例如德国公司的运营是否能满足转德国永居的条件、德国公司为了满足移民条件需要的运营成本和维护费用等。并不像上述买房移民国家一样购买了房产就可以获得居留身份,移民机构将客户的移民申请处于非常高的风险当中。以此案例提示读者,选择移民项目,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也就是要了解清楚申请移民所依据的法案到底是什么。
对于客户在办理移民“踩坑”后的维权方式,季律师也结合两起代理过的案例给出了建议。其中,以加拿大曼尼托巴省商业移民仲裁案件,说明在合同条款约定不明的情况下,需要结合移民项目的办理流程、政策、周期等具体情况,以及双方的沟通记录等证据对争议的焦点问题进行认定;以法国留尼旺购房移民诉讼案件和一位加拿大雇主担保移民客户的遭遇,说明国内客户直接与海外机构签约,一旦发生纠纷,在确认被告主体、法律适用、争议解决方式、管辖法院等方面的维权难点。并提示移民客户,选择移民服务机构时,不应迷信国外机构或“专家”,要充分了解清楚对方的机构背景和个人身份信息,并在合同中对将来万一发生争议的适用法律和管辖的法院或仲裁机构做好约定,避免陷入无法维权的状态。
关于目前网络上出现的各种移民行业的乱象如何治理,季律师也谈了自己的看法,需要网络平台、移民管理部门、市场监管部门以及因私出入境行业协会等多方面共同协作。并且从移民行业的从业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准入门槛,广告法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移民服务虚假宣传的界定标准(如虚构成功率、伪造案例、隐瞒风险等)、通过定期发布警示案例和典型案例对移民客户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同时,季律师还提出了移民行业也应当参照金融领域“卖者尽责,买者自负,卖者失责,按责赔偿”的原则,提高服务机构和客户的成熟度,努力创建成熟的移民服务市场。
北京瀛和海外投资与身份规划团队具有长期从事海外投资与移民业务的经验,将多年的民商事争议解决经验与专业移民法律服务经验相结合,熟悉各国移民法规、政策,深谙移民行业规则与争议解决之道,可为移民客户、移民中介公司、海外项目方或其他机构之间发生的各类纠纷提供解决方案。